投资加拿大

自驾尽览柔情加拿大

 发布日期:04/09/2012
 打开卫星地图你会发现,在北美五大湖区的北面,大大小小的蓝色水域星罗棋布,事实上,数千年前,印第安人给这个地方起名叫“安大略”,据说就是“波光粼粼的水域”之意。从加拿大最大的都会区多伦多或是首都渥太华,去领略钢筋水泥之外的这另一种美,不过是“一脚油门”的功夫。但同样是水,或野性,或静谧,或灵性,它们又可以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孔。

  这一路很好走,指引标识也很清晰,QEW从安大略湖的北岸在Burlington附近开始转向西岸之后,就开始紧贴大湖前行。一路美景,很适合当做看瀑布前的铺垫。当我们得知,我们将会上天入地、穷尽观瀑的一切方式,更是一路神往。

  当然,所谓穷尽,是指穷尽加拿大这一侧,不包括从美国那边延伸到尼亚加拉河上的那座玻璃“断桥”。大自然对加拿大真是厚爱有加。虽然按照宽度来算,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三分之二都在美国境内,包括山羊岛。

  所有观瀑方式中,最令人期待的,当然是上天鸟瞰。所以,到尼亚加拉的第一天,我们就赶紧打电话确认,然后于午餐之后驱车前往机场。直升机场在小城郊外不远处,还没下车,心已随轰鸣声不安起来,是那种因期待、兴奋而特有的不安。

  直升机起降之间,男女地勤兼做模特,每次引导一组乘客登机,他们都以灿烂的笑容与乘客一起合影留念。终于轮到我们。直升机的爬升速度远超想象,那些熟悉的航拍图一下子就来到眼前。近乎全玻璃的直升机机体,给人以全方位的鸟瞰角度。

  因为深深的河谷、巨大的湖泊,以及落差极大的瀑布,还有岛屿、城市、葡萄园、水电站、水库、运河……尼亚加拉地区的地貌本就很丰富,而且立体,在高空俯瞰这一切,有看照片时绝然想象不到的体会。而且,此时,因为高度的原因,人以及人的痕迹比如城市变得渺小很多,但瀑布、河谷,那些自然景象,却更具震撼力量。

  第二天一早,我们才知道头天的“上天”决定是多么英明。一夜之间,晴天丽日就不见了踪影,甚至能感到些许凉意。要不要按原计划登上漩涡喷气船,逆尼亚加拉河而上,去享受“被折磨”的乐趣呢?要知道,那可是需要换上泳装、在码头套上湿漉漉的救生衣然后登船,在湍急的河谷中“激流勇进”的。

  深深的尼亚加拉河谷,有不止一处90度的大拐弯,除了马蹄瀑布那里,另一处就位于瀑布下游一个叫尼亚加拉漩涡的地方。尼亚加拉河在这里向右做了一个大转弯的同时,在左侧留下一个巨大的圆形“池塘”。“池塘”上空,还有一个缆车游览项目,载你去到漩涡的正上方,去感受旋转的力量。

  这个喷气船之旅,就是要穿越险滩,逆流而上,然后在这个漩涡附近兜个圈再返航。一路上,美女教练在制造气氛的同时,与船长一起在险滩之上再“加码”,一次次地制造出“惊涛骇浪”。溅起的河水打在脸上,像是暴雨一般,除了死死地扣紧救生衣与雨衣的领口,我们就只能祈祷,快些靠岸吧,怎么还不靠岸?!最后,终于上岸之后,狼狈的一船自虐者,从码头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更衣室,但也不忘兴奋地大叫。

  码头所在,其实已是另一座小城,Niagara-on-the-lake。顾名思义,这里临湖。事实上,小城是在尼亚加拉河流向安大略湖的“入海口”。小城临湖一侧的“外滩”,风极大。虽然驱车来此不过十几分钟车程,但这座小城Niagara-on-the-lake安静,充满生活气息,与之相比,大瀑布旁的小城Niagara Falls则张扬许多,更像是个游乐场。

  与Niagara-on-the-lake小城的气质相吻合,路上我们还得以在一家酒庄驻足,品尝了几种佳酿。尼亚加拉地区是加拿大最重要的产酒区,其冰酒尤为出色,堪与德国齐名。路边的杂货铺同样值得停留。除了本地的新鲜蔬果,还有各种果脯、干果、果酱出售。北美的水果中,车厘子最是诱人,尤其是可以免费品尝的车厘子。

  饱了口福之后,在一派田园风光中,驾车返回酒店。像是我们这么奢侈,在尼亚加拉居停两晚者实在不多见。因为距离多伦多如此之近,所以绝大多数国内来的观光客都不会在尼亚加拉过夜。除了因为多停一天、行程更丰富之外,同时也多了很多因为居停而生出的乐趣。比如在喜来登酒店的“瀑景”房间醒来,躺在床上看最安静的尼亚加拉。

  水之静谧,游弋千岛湖

  因为一早出发,又是周一,从尼亚加拉经密西索加前往大多伦多地区的公路车流量很大。但我们发现,拥挤的车流中,最左侧车道却鲜有车通行。问身边的当地朋友才知道,为鼓励市民拼车出行,这最左侧的车道只允许乘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车辆使用。

  这千岛湖位于安大略湖与圣劳伦斯河交汇处,星罗棋布的小岛散落加美两国之间,因此,加美两国绵延几千公里的国界在这里是最为曲折与复杂的。没错,浙江也有一个千岛湖,它们都很美,但不同之处在于,浙江千岛湖是人工修建水库的产物,而加美两国之间的这个千岛湖,则完全是大自然的造化。

  因为之前研究过资料,看过卫星图上那一个个静谧的小岛,所以当我们登船之后,反而有些遗憾。因为船开出去没多久,刚刚进入圣劳伦斯河、开始在宽阔的河面上看到一个个自成世界的小岛,船就开始返航了!

  从金斯顿前往渥太华

  最快的路线一般是取道Highway401东行,然后向北经Highway416接入Highway417进入渥太华。但我们选择Country Road15,沿里多运河北行,在一个叫做Smith Falls的小镇停留之后,再上7号公路接入Highway417进入渥太华。

  我们此行共185公里,用时3小时,其中从金斯顿到Smith Falls约为100公里,用时1小时40分。这段3小时的车程其实完成于第三日,也就是离开千岛湖的那个下午。

  水之灵性 穿行渥太华

  在渥太华之前,靠近美国边境的金斯顿是加拿大首都。因为当年英军与美军在金斯顿附近的战事,英国人认识到,从金斯顿往东连接五大湖与大西洋的圣劳伦斯河海道太接近美国,如果再起战事,则出海通道堪忧。于是,作为五大湖联通大西洋的第二选择,里多运河诞生。

  这条在金斯顿附近南接安大略湖的运河,在渥太华国会山脚下汇入渥太华河。渥太华河是圣劳伦斯河的支流,所以航船由此继续向东,在蒙特利尔附近进入圣劳伦斯河之后,就能直抵大西洋。连接新老首都的这条里多运河,曾是加拿大国脉所系,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远离高速公路的这段行程,很有乡野气息。北方温寒地带特有的乔木,以及满山坡的牧草,铺陈在车窗外,间或出现几座木屋。这里是打发时光的好地方。来这里买个牧场,住进某个木屋,倒是不错。

  田园风光持续了一个多钟头,乡村公路将我们带进一座名为Smith Falls的小镇。Smith Falls是里多运河一系列梯级船闸中的一座。看这名字就知道,小镇以及船闸得名于一座瀑布。如今,船闸依然还在。只是和三峡比,已不算巨大。但它却是当时运河系统中一系列航运枢纽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如今里多运河博物馆的所在。夏日午后,慵懒的阳光下,它静静地躺在小镇一隅。

  加了油,我们继续赶路。约一个多小时后,路边,北美常见的独立住宅逐渐密集,渥太华到了。离开公路没多久,成片的独立住宅突然被两侧的高楼取代。在市中心与城市外围之间,建筑高度的这种突变,我们在多伦多也见过。国会山很快就出现在窗外,我们过桥,入住威斯汀酒店。进到酒店之后发现,陪我们一路的里多运河还在,它就在酒店房间的窗外。

  窗外,是桥的上游。这段运河非常平缓,不时驶过的游船,经过河边绿地,水岸餐厅,国家艺术中心(National Arts Centre),以及一座学院派建筑。学院派建筑的门廊上,隐约可见Government Conference Centre的字样。一打听才知,这里原是渥太华的火车站,有百多年历史,而我们窗下的河边大道原是一条条铁轨。

  如今的运河沿岸地区,是闲来信步、进而认识这座城市的好地方。那家水岸餐厅名为Le Café,可直通国家艺术中心。不同于桥这头的柔美,桥的下游,运河尽显阳刚的一面。从桥底到运河汇入渥太华河的河口,不过一两百米的距离,但落差极大,所以,整个河段就是一级级的船闸。河道两岸高耸,左岸即为国会山,像是大多数初来这座城市的人一样,国会山也是我们到访这座城市的首站。

  从国会山下来,沿桥头拾阶而下,一艘游艇正在一级级的船闸中缓缓下降。河谷中惟一的一座房子,是名为Bytown Museum的博物馆。By是英军一位中校的名字,他同时也是英国皇家工程师,当年,里多运河就是由这位John By中校在复杂的地形中主持开凿的。运河是如何开凿的,是如何改变这座城市的?这座古老的房子里存有真实的记录。

  右岸不远处,还有一处以By中校命名的去处不能错过:拜沃市场(Byward Market),是加拿大最古老的集市之一,1820年代,此地随运河而兴起并同样由By中校规划建成。当时,从事伐木、运河开凿等工作的新移民,以及因此而聚集的铁匠、鞋匠、裁缝、小酒馆和风月场所等,在这个距离运河口不远的地方交易、取乐,促使这里发展成为整个渥太华的中心。

  渥太华河也不平静,还是在市区,在上游一些的地方,宽阔的河面骤然变窄,河水从几座小岛中穿过,我们从加蒂诺公园驾车回程的路上,站在紧邻瀑布的下游的桥上远远望去,瀑布蔚为壮观。想当年,那些从渥太华河上游来的木材,漂流至此,也要从这座瀑布一跃而下?

  离开渥太华的前一天下午,在加蒂诺公园,我们像陶渊明一样误入一片世外桃源,那是公园中一个叫做Meech的狭长湖泊。山谷中,湖边几座水边木屋,两个家庭躺在水上晒太阳,孩子们则在打水仗。北美的夏天,美而短暂,我要是住在渥太华,我一定要在这山里、这湖边,拥有一座自己的木屋。开车回程的路上,夕阳西下,三三两两的人,从城里的方向迎面而来慢跑进山。看着他们,突然有种想留在这座城市念头。


商务旅行
正在下载视频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