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加拿大

尊重中医中药自身发展规律/赵金光

 发布日期:27/02/2012
   中医和中药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中医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劳作和生活中摸索、实践和总结的行之有效的医疗方法,是中华民族强身健体和赖以繁衍的保护神,中医中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朝张仲景一部《伤寒论》系统地总结了病得成因和治疗方法,把中医科学推向了高峰,宋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精细地把中药材的类别、性质加以科学鉴定,谱写了中医中药的新篇章。这两部著作分别代表了当时医药科学的最高水平,至今仍是中医中药学科的宝典。
     (博讯 boxun.com)

    当中国按照张仲景和李时珍的方法为病患服务的时候,西医西药尚未出现,历史地看,无论是时间上、人数上,中医中药的贡献都远高于西医西药。这既不是否定西医西药的科学性,也不是夸大中医中药的能力。
    
    然而,中国的中医中药近年来却遭受了历史上最严峻和最冷酷的发展阶段。与京剧等民族文化现象相比,中医中药的状况更令人担忧。中医后继乏人,中药问题丛生的现象远比京剧缺乏观众要严重,特别是中药,国内几百家中药生产企业都是用大量资金堆砌起来,他们的衰退更预示着损失的沉痛。特别是中国步入市场经济之后,中医中药在西医西药的突飞猛进面前更加处于下风,加剧了衰退的速度,如不能从政策、资金、税收方面加以保护,估计几十年后中医中药的自然消亡难以避免。让我们用如下现象来证明这一切。
    
    关于中医——
    
    一,中医的教育规模扩大了,但中医的教育却变了味,其结果是本科生、研究生不会把脉,一些中医文化遗产已经没人接近研究,甚至会出现遗失的情况。
    
    二,一些以疗效和特色称誉于世的中医流派正处于失传的边缘,清末民初形成的中医百花齐放、南北争雄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三,建国以来,组建的各类用以中医中药治疗特种病、地方病的研究机构已经接近变成以赢利为目的的医院。
    
    四,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绝招和传说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中医治疗慢性病的治疗有效性被冷漠的搁置。
    
    关于中药——
    
    中药,特别是中成药的形势令人堪忧。
    
    一,一批中药生产企业在动荡中消亡,其重要原因在于中药生产企业的产品由于历史的原因,天生低价,利润少的可怜,企业难以从经营中获取发展基金。
    
    二,目前企业是在高额巨资投入GMP生产线之后惨淡经营,很艰难的活着,还要面临原料、能源价格的轮番冲击。
    
    三,缺乏规划指导而又急功近利,使药材质量下降,药农在使用化肥后,药材的药用部分含量降低,而后果却要由药品生产企业无奈的承担。
    
    四,一批具有鲜明特点的中成药工艺被迫一改再改,改头换面,被迫向西药靠拢。
    
    五,用西药定性定量的检测中药,使中药生产企业成本加大,使价格低廉的成药雪上加霜。
    
    上述情况说明,中医和中药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地时候,中医中药的现状充分说明,依照现在的政策,必将导致中医中药象正在消亡的其它国粹一样,逐步走向死亡。
    
    中华民族历史上曾有人慨叹“不为良相,也为良医”,还有人盛赞中医中药治病救人“功同良相”,而今中医中药不得不面对生存危机,怎么看,都是民族的悲哀。
    
    历经几千年发展的中医中药,在治病救人的同时,造就了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产业链养活了多少人?为国家做出了多少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学院、中医院、中药生产企业的衰退必将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若干年后,当人们问起中医中药时,只能到日本、韩国和台湾,岂不是民族的悲剧吗?
    
    中医中药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悲惨的境地呢?
    
    一,不顾中医中药特色,不切实际的提出“走向世界”是导致中医中药衰败的根源。中医中药是植根于中华文化文明的产物,其内涵具有显明的特点,其理论特点非常突出,如果用西医西药的理论和方法,将导致中医中药的理论被边缘化,甚至被取代,会出现此“中医中药”非被“中医中药”,中药的特色特性将扼杀。
    
    二,不切实际的与国际接轨导致中医中药模仿西医西药,从而使中医中药逐渐失去了本身的特性。近几年推行GMP之后,加大了定性定量的检测项目,完全不顾及中药“辨证施治、君臣佐使”等基础理论,把中药的药理的综合性用个别项目控制的方法代替,出现了中药药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药效的情况。
    
    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是国之瑰宝,几千年来,强华夏儿女筋骨,保炎黄子孙繁衍,中医中药的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在华人圈里有着极其深厚的人脉资源,即使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西医西药有了极大发展,仍有相当多的人对中医中药笃信不疑。而且与其它传统文化相比,中医中药所形成的产业、所吸纳的就业,更有突出的优势。中医中药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培育了一代名医和数以万计的就业群体,更为壮观的是,中国至少有几亿人接受中医中药,这么大的市场不去经营好,为“走向世界”而走向世界,岂不是民族虚无主义的实际表现吗?特别是中医中药在治疗肝、胆、脾、胃、心脏等慢性病方面,具有西医西药不可替代的优势,但这些成果被科学的总结和有效的推广过吗?那些“草根”中医大夫在这方面的成果,被重视和表彰过吗?因为按照西医的观点,中医不能测定出什么药在治病中起了什么作用,即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因而不科学,这是把两种完全不同理论的体系放在一起比较,非常荒唐,扼杀了中医辨证施治、中药君臣佐使的特性。这种观点导致的后果是:在治疗慢性病效果不如中医,中医的西医西药占了上风,吸引了大批患者投靠西医西药,而不选择中医中药。在崇尚“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国度里,居然出现这种事情,找谁说理,难道与政府在中医中药的问题的政策缺失没有关系吗?
    
    中医与西医相比的优势在于:(1)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调整用药。(2)治疗与养生相结合。(3)治疗慢性病的有效性。(4)对人体造成的创伤和痛苦小。(5)相对低廉的价格。
    
    中药与西药相比的优势在于:(1)基本上采用天然药物制成,与西药相比,毒副作用小。(2)价格低廉。(3)品种齐全,既有治疗慢性病的药,又有立竿见影的特效药。(4)相当一部分中药,能达到治病与养生并举的效果。(5)符合国际流行的回归自然的趋势。(6)中西医结合。
    
    拥有这么多优势的中医中药,目前经过着历史最困难的发展时期,一大批外观壮丽的医院,一大批巨额投资的中药生产企业的GMP生产线掩盖了这一切,中医中药的颓势正在我们难以预料的前景中艰难发展着。
    
    根本问题在于国家应该对中医中药从政策到机制,从教育到资金,实行彻底的强化保护,或者说应该抢救式保护,我们不能让这个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的至宝泯灭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要检讨我们以往政策中的失误,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要尽快调整中医药院校的教学方向、教学方针,尊重中医传统的师带徒方式;
    
    要整理历史上中医流派的方案、方剂、论著,把其中有效的方法扎扎实实推广下去;
    
    要调查国内各类中医院、中医科、中医医生、农村赤脚医生的生存状况,保护他们享受与西医同等待遇。
    
    在中药问题上
    
    要从源头解决中药原料含量、质量因药农急功近利而出现的生长期不够、药用含量不足的问题;
    
    由于中成药价格相对低廉,利用空间小,国家要在政策和税收上予以扶持;
    
    要尊重重要特性,调查中药生产企业生存状况,防止中药西化。
    
    从根本上说,保护中医中药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医中药是经过了几千年和无数人实验,至今尚有几亿消费群体的产业,虽然正在衰退,但仍有强大生命力。党和政府必须下决心,象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中医中药。因为相对于西医西药成熟的产业经营规模来说,中医中药尽管历经几千年,但在产业经营规模上,仍然处于幼稚期,需要认真的保护,而这种保护只有国家能够保护。
    
    保护中医中药,必须尊重中医中药的特点,并适应其发扬光大和推广,保证中医中药行业在预算投标、税收、以及中医人员在待遇等方面不低于西医西药行业,让中医中药在一定阶段内逐步恢复自身能量,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积累一定的财富和能力之后,更多地回报社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祖先留下的光辉遗产。
正在下载视频播放器...